推荐赌博APP十大排行

图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要闻
促消费 扩内需 银行业推动消费活力和潜力不断释放
  • 发布时间:2023-01-16 15:48
  •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 浏览量:-
  • 【字体:    

  专家表示,银行业可以加快场景化转型,让金融服务和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更加贴合,并通过金融业务下沉的方式,以更便利的线上金融覆盖更广泛的用户。未来,银行机构应挖掘更多的消费潜力,如着重强化对新市民的服务创新,围绕新市民扎根城市过程中衍生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保险保障、信贷融资等需求,辅以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2023年,“扩大内需”无疑将成为各项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之一。

  近段时间,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持续“加码”。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为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各项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正落地见效。这背后,金融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银行业围绕支付优惠、贷款分期、消费券等持续开展运营创新,不断强化与各类消费场景的融合与合作,发挥杠杆的撬动作用,对于促进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消费活力和潜力将不断释放,今年经济有望整体好转。

  存贷利率持续走低进一步激发消费意愿

  “去年以来,银行业积极发挥消费贷款促消费的作用,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升贷款额度等方式持续提升消费贷款投放额,对于稳住终端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薛洪言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此前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提出,要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促消费、扩内需政策落地见效,各家银行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大行的消费贷利率均已降至4%以下,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至3.6%。

  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同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在不断调整。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对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下调,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2022年12月27日,乌鲁木齐银行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当日起下调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

  同时,不少头部农商行在调研会议上表示,将继续主动加强负债结构和成本管控,预计2023年存量存款重定价和负债主动管理将支撑存款付息率进一步下降。

  “在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利率跟随下降,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倾向,增加消费倾向。”长城证券分析师蒋飞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及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型银行率先对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了下调,随后,包括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也进行了调整。目前,大中型银行存款利率暂未出现明显变化。

  多位受访的业内专家认为,存款利率下降不仅有助于稳定银行息差水平,对于居民端消费也有一定刺激作用。长期来看,银行同步调降存款利率将是大势所趋。

  消费补贴增量扩面 “真金白银”点燃“烟火气”

  最近,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在各大平台“薅羊毛”的图片。

  “原本19元的椰云拿铁,只花了3元就喝到了,不愧是我们‘打工人标配’咖啡。”在北京望京地区上班的小吴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日前,他通过瑞幸咖啡小程序下单,选择使用光大银行信用卡支付,获得了16元“立减金”。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春节消费季小高峰到来之际,各家银行正在密集推出各类营销活动,助力多地开展新一轮消费券的发放工作,范围覆盖餐饮、电影、出行等多个领域,有效推动了消费回暖。

  “消费券对激发消费需求将起到一定效果。”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消费场景将逐渐修复,发放满减、折扣、代金券等形式的消费券对居民消费意愿修复将起到一定作用。

  为了推动电影市场复苏,自元旦档电影启动以来,银行业陆续推出了观影优惠活动。近期,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均联合猫眼电影推出购票折扣以及立减活动;农业银行与万达影院开展合作,推出农行信用卡八折购票优惠。在“真金白银”的推动下,更多人走进线下影院观看电影。

  在日常出行领域,各家银行同样“各显神通”。交通银行与指定停车场、APP协同合作,推出打车信用卡支付立减10元、停车缴费八五折活动。平安银行信用卡推出“加油88 微笑开运”瓜分百吨油活动,持卡人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参与无门槛抽奖,可获得面值不等的加油立减券。

  “发放消费券是促进消费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具有保障民生的效果。”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未来,消费券要发挥更大的促消费、保民生作用,可以在发放机制上进一步优化,包括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扶持、适当降低消费券的使用门槛、加大对日常类消费的优惠比重等。”

  加快场景化转型 支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随着居民消费线上化趋势不断提速,近年来,共享经济、智慧商超等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涌现。面对网络销售市场迅猛的发展势头,银行如何才能有效提振消费需求?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响应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等号召,各家商业银行不断扩展业务边界,加大对新型消费模式的支持力度,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近日,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表示,要以“建行生活”作为助力扩大内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持续增强商户端和客户端服务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在线上购物比重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布局消费产业链供应链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选择。针对电商平台多数中小微企业在备货、旺季销售、预付阶段面临的资金周转难题,平安银行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和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深度融合,解决电商中小微企业从备货端到收款端的资金需求。

  为进一步融入互联网消费场景,不少银行还与阿里、美团、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强强联合,在双十一、年货节等购物节期间形成消费合力,为年轻客群打造更精彩的惠民活动。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消费场景的变化,开发适应互联网消费场景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大力支持互联网消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认为,银行业可以加快场景化转型,让金融服务和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更加贴合,并通过金融业务下沉的方式,以更便利的线上金融覆盖更广泛的用户。

  在薛洪言看来,未来,银行机构应挖掘更多的消费潜力,如着重强化对新市民的服务创新,围绕新市民扎根城市过程中衍生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保险保障、信贷融资等需求,辅以针对性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