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赌博APP十大排行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要闻
监管引领 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 发布时间:2023-01-19 08:55
  • 来源: 金融时报
  • 浏览量:-
  • 【字体:    
  2022年,面对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业保险业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1.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9%,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过11万亿元……一系列数据显示出,在监管政策推动下,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银保监会近日召开的2023年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成重点

  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0.8%,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保险业赔付1.5万亿元……过去一年,银行业保险业积极支持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当前来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图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需要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形成合力。监管方面,需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推动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内部治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方面,需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同时继续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内部治理,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上述会议要求,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提振住房消费方面,应加快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定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和预期。目前,住房信贷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上,还应在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此外,应适当调整限购政策,加快推广‘带押过户’等做法激发二手房交易市场。”
  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董希淼建议,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汽车消费特别是二手车消费的支持和服务。“观察我国汽车金融领域,银行和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服务新车和大品牌的二手车交易,二手车市场呈现‘小、散、弱’的发展形态,导致其单车平均贷款金额小、操作成本高,难以得到金融机构有力支持。针对于此,建议放开政策限制,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二手车贷款业务。消费金融公司客群特点,与二手车市场客群和新市民群体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有助于进一步满足二手车消费需求、激发汽车消费潜力释放,同时又可与汽车金融公司形成错位服务的格局,在新市民消费信贷方面进行专业化竞争,倒逼从业机构更好地服务和让利客户。”
  

发展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我国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又是小微企业。在此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

  图片

  近年来,我国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2022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力争全年银行业总体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远高于其他国家,贷款利率也在持续下降。2016年至2020年,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率低于3%,明显好于经合组织国家4.81%的水平。
  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受访专家看来,小微企业将获得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下一步,应继续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创新方式和手段,使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更具精准性、有效性。” 董希淼表示,“一是要综合运用支持措施,针对小微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匹配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输血’,助力‘造血’,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二是要更加突出服务重点,作为‘小微中的小微’,金融机构应把个体工商户作为重要服务对象,作为小微金融发展的‘第二曲线’,优化内部资源分配,加大考核激励,加强个体工商户等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三是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发展数字小微金融,获取多方数据和信息进行精准画像,创新信用评价方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小微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商业可持续。”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完善“三农”领域金融服务、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银行业保险业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

  图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长13.7%;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4.15万亿元;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

  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村金融等领域仍存在金融服务供需不够匹配的问题。“农村及普惠金融市场需求空间大,但目前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有待提升,产品尚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农村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小而散,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等,服务成本相对较高;金融机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此外,部分小型银行在内部治理与数字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也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为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点方向之一。

  周茂华表示:“未来,需在推动大行服务重心下沉同时,加快完善国内统一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意识,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加快推动区域中小银行建立现代管理治理体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此外,还需探索通过金融资源牵引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健康发展。”

  在董希淼看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将是今年农村金融的重点工作内容,通过深化农信社改革,将进一步提升农信社的服务能力。“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的本质没有变。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基本定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和优势,提高金融供给的能力和质量,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巩固农村市场份额,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三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将能否更好地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农信社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