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赌博APP十大排行

图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要闻
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1-16 14:21
  •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 浏览量:-
  • 【字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

  1月11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监管局、上海监管局、安徽监管局、四川监管局、宁波监管局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介绍了在强化金融监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务实举措。

  “长牙带刺”全面强化“五大监管”

  “‘五大监管’是一个三纵两横的矩阵体系,是多维立体的监管架构,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犹如人的五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对机构形成整体‘画像’;又如人的五指,掌心打开,各有所长,聚指成拳,形成监管合力。”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形象描述了“五大监管”之间的联系。

  在发布会上,王俊寿结合上海监管局的具体工作解读了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的五大关键点。他表示,机构监管强调整体性,主要是画好一张像,突出三个“抓”,即抓机构法人、抓公司治理、抓市场准入。行为监管强调人民性,要织好一张网,突出三个“管”:管合法更要管非法,严防有照违章,也严禁无照驾驶;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管事后也要管事前,做到监管“长牙带刺”。功能监管强调一致性,要用好一把尺,突出三个“一”,即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统一监管,用科学的监管标尺有效实现监管贯通,防止以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穿透监管强调精准性,主要是扎好一根针,突出三个重点,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持续监管强调动态性,走好一生路,突出三个“全”,即覆盖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

  据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国栋介绍,北京监管局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同步推进健全制度和严格执法,靠前监管、精准施策,努力做到监管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从具体举措和成效来看,2023年,北京监管局与有关单位联合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广泛覆盖帮扶市场主体、助力产业恢复发展、支持持续扩大消费等领域。例如,依托多个部门的政务数据,筛选潜在首贷户向银行推送,由银行“送贷上门”,全年推送企业近4万家次,银行对企业的综合触达率达到85%;优化中小微企业首贷贴息补助政策,累计为1.37万家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超过8500万元。

  数字普惠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

  宁波市民营经济发达,全市138.63万家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达96%。如何服务好民营小微企业,考验着金融“功力”。

  据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世重介绍,宁波监管局推动构建了以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为核心,涵盖外贸、科技、小微等重点领域的“1+N”金融惠企政策体系。通过监管评价、监测通报、走访督导和现场检查,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服务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末,宁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57亿元,较年初增长32.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68个百分点。

  数字普惠是宁波普惠金融改革的突出特点,其核心内容是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互联互通,政务数据和金融数据实现共享共用。据介绍,宁波监管局实施名单制管理,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定期获取行业主管部门推送的小微企业名单。推动内外部数据整合,引入纳税信用评价、诚信经营、行业管理等标签信息,助力对小微企业精准“画像”。依托监管系统开展交叉验证、无贷筛选,形成重点走访名单,匹配主贷款行和开户行,点对点推送,推动金融机构从“坐商”向“行商”转变。据初步统计,近两年已向银行机构推送各类小微企业超15万户。

  专精特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谈及如何支持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时,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卫江用“专、精、特、新”四个字来概括。

  专,就是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专业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在更大范围带动金融供给增量。精,就是以提高服务直达能力为主攻方向,激发金融服务的活跃度,着力提升金融供给流量。特,就是围绕企业特点、产业特色、地区特征,着力提高金融供给质量。新,就是持续拓展金融服务新空间,着力丰富金融供给容量。

  数据显示,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四川监管局引导金融机构已推出“天府科创贷”“科易融”“科融保”等40余项产品。2023年前11个月,累计支持近1.7万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241.5亿元,较年初增长19.4%,近半数为中长期贷款或信用贷款;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230亿元。

  厚植沃土深耕“三农”服务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近海临江,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据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介绍,安徽监管局厚植金融沃土,深耕“三农”服务,全力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软”“硬”兼修,助力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一方面,完善“软环境”,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汇集涉农数据,开展信用评价,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在全省1.2万个行政村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600亿元。另一方面,提升“硬实力”,建立主要银行机构县域一对一“包保”服务结对机制,强化对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截至2023年11月末,辖内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规模、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为此,安徽监管局对标安徽千亿斤粮仓战略,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素,开展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管合一”保险试点。2023年11月末,辖内种业贷款较年初增长31%,“建管合一”保险为3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风险保障。